據稱愛迪生(Thomas Edison)曾經說過,規則擋住了通往成就的道路。
這可能意味著,許多人之所以未能實現自己的財務目標,是因為他們遵守了他們自己相信的個人理財“規則”。
在此前的一篇專欄文章中,筆者曾對廣受認可的四項理財規則進行了討論,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出了質疑。之后,筆者收到了許多儲戶和投資者的來信,他們希望知道,自己采取簡單理財策略所依據的一些規則是否也有同樣的缺陷,或者陷入了同樣的誤區。
以下是讀者提問涉及的一些規則,以及對它們的討論:
1. 從總收入中拿出10%用于儲蓄
專家們認為,盡管許多人都把這一點作為目標,但這更像是一個個人理財的起步點,而不是一項規則。
納入儲蓄的“正確”資金比例是難以確定的,因為有幾個因素需要考慮,比如這些資金能夠獲得的回報率,用儲蓄金開始“錢生錢”所需要的時間,以及儲蓄者的生活方式。
即便儲蓄額無法達到收入的10%,但這個規則依然成了人們進行儲蓄的推動力。從這一點來看,這個規則比沒有要強,但如果你期望這能使你安全退休,你可能只會失望。
2. 保留三到六個月的薪水作為應急資金
對于許多人來說,儲蓄六個月的薪水可能需要幾年時間,出于應急目的維持這些資金的流動性也會犧牲一些回報潛力。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理財顧問已經得出了一個結論,為災難事件準備的儲蓄規模應該著眼于生活費用,而不是總收入。
從生活費用著眼,可以確保應急資金能發揮其應該發揮的作用,即支付帳單,而不是彌補失去的薪水。在不同情況下,人們對應急儲蓄的需要也會有所不同,包括利用殘障保險獲得保護、獲取信貸、一位家庭成員失業帶來潛在成本、健康問題、汽車故障以及購買昂貴家用電器等情況。
一般消費者不會遇到需要他們在24小時內動用六個月薪水的緊急情況。這就是為什么許多顧問建議,除非你感覺有威脅,否則就應該將應急資金維持在最低限度,并且應該進行一些保守的、具有流動性的債券投資,以便在應急資金不夠應付的災難發生時留有后手。
3. 人壽保險的保障金額應該相當于目前收入的五倍
這要么是保險業長期以來的一種營銷手段,要么就還是一個可靠的標準,具體要取決于你去問誰。
不管怎樣,這一規則的著眼點都是錯誤的,因為這也是基于收入,而不是費用。
專家們稱,人壽保險保障金額相當于收入五倍的規則只適用于那些有兩個孩子,但只有一人養家的家庭。這不適用于那些更大的家庭,對于那些尚未成家的人來說更是一種浪費。與多數獲得廣泛認可的理財規則一樣,這個規則的適用度也取決于你的個人狀況。
關于保險的實際規則應該是,對你沒有保險就無法承擔損失的那些東西上保險。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意味著保險的保障金額要足以覆蓋房屋抵押貸款余額、子女大學教育、殯葬成本,以及數年的費用(以便讓自己鐘愛的人能在情緒上恢復過來)。
4. 三分法:將總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支付稅項,三分之一用于生活費,其余用于儲蓄。
這種有趣的策略實際上能發揮作用,前提是你的總收入既不算太高(否則你的開支就過度了)也不太低(那樣的話你的開支預算太小,過日子可能會很艱難)。
還有一個問題是,大多數人很難真正將30%以上的收入用于儲蓄,因此這條規則的條件比結果更加不可靠。
作為參考指南,它很容易讓人記住。在實際應用中,這條規則不很精確,它的成功更有可能是來自純粹的運氣,而不是充分的思考。
5. 在你達到退休年齡時,如果你每年的生活費控制在全部積蓄的5%以內,你就不會陷入“錢沒了,人還在”的境地。
這條規則在個人理財領域是比較新的,它的好處是能迫使你思考自己的生活所需,然后積攢足夠的儲蓄以產生那樣的收入。
因此,如果你認為自己退休后每年需要5萬美元才能過得舒適,那你就需要100萬美元的儲蓄。在保守的投資回報和合理的市場狀況條件下,你有很大的機會靠利息過活,無需動用太多本金,不過大多數財務顧問建議每年提取4%。
當然,如果你希望每年有10萬美元的收入,那你就需要儲蓄200萬美元。
這條規則的好處是,它強調了積累大量儲蓄以及不要過度花費儲蓄的必要性,但市場波動和異常開支可能令這條規則極度不準確。
此外,這條規則大體上假定退休者能夠獲得投資組合在一年中所產生的所有收益,這在市場下跌導致所有投資血本無歸的情況下不能成立,在考慮通脹、稅項和其他變量的情況下也不成立。
6. 從長遠看,股市能讓你獲得10%的年度回報。
這是對知名的Ibbotson-Sinquefield股市研究的模糊解釋。這項研究顯示,股市平均年化回報率為10%。
問題在于,進行這項研究的伊博森(Roger Ibbotson)將近10年來一直表示,未來25至50年將不同于這項研究所針對的75年,年化回報率將更接近8%。
此外,10%這個數字包括幾個假定條件,比如較長的時間范圍(沒有活躍交易),沒有稅項和交易成本。學者可以忽略這些因素,但消費者不能。如果將稅費和其他因素考慮進來的話,長期回報率將更接近于9.5%。
另外,很多人忘記了一個事實:歷史回報率是平均數,并非年度總計。如果人們遵照這項規則(以此為期望值,將10%的回報率作為確定無疑的事,在此基礎之上確定儲蓄和退休開支決策),一旦市場達不到這個水平,他們就會驚慌失措。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資人愛配息,以中國信託商銀3月單筆海外基金熱銷排行榜來看,前十名基金就有五檔配息,銀行業者指出,投資高收益債券,投資人每月配到現金固然心裡比較踏實,但是小心「配息配到自己的錢」;另外,A股、B股有別,若非長期投資,選擇A股較為划算。
基金可區分為分配與不分配(滾入淨值再投資),過去台灣的基金絕大多數都不分配,分配型又分為配息和配現兩種,配息基金並不像配現,直接把現金匯入基金受益人帳戶,而是反映在受益人增加的單位數上。
這幾年卻大異其趣,配息的基金愈來愈受到歡迎,中信銀2月前20名已有聯博和景順等四檔高收益債券基金,強調月月配現金,3月更誇張,前十名就有五檔配現基金,而且以高收益債券為多數。
高收益債券基金過去幾年表現確實出色,景順投信總經理許義明指出,以景順策略債券基金為例,該基金過去八年每年度都交出正報酬的成績單,投資人有獲利經驗後,往往願意繼續捧場。至於高現金配息基金在台引起熱賣,許義明認為,這可能就是投資人的偏好使然。
許義明表示,過去幾年,高收益債市場大好,所以多數的投資人無論是在資本利得或利息收益上,都有不錯的報酬。未來幾年,高收益債可能還是有不錯的表現,但是否會像過去動輒每年二位數以上的報酬就很難說。
如果在資本利得上表現平平,卻強調高配現,投資人配到的,可能只是自己的錢罷了。中信銀財富管理部協理黃培直建議,投資人在選擇高收益債券,要看配現與淨值才是總報酬率,如果總報酬不理想,卻空有高配現為號召,很容易「賺了股息卻賠了價差」。
另外,投資人買基金前,除了參考總報酬,還得問清楚買到的是A股或B股基金,高收益債券基金往往有分A股和B股,兩者主要差別在於手續費為前收和後收。
A股基金表現往往比B股好,投資專家認為,關鍵就在於B股多了一筆每年約1%的分銷費用反映在淨值上,而且投資B股高收益債基金,如果持有期間未達四年,贖回前可能還得付一筆額外的費用,高達4%到5%。
黃培直說,如果是投資年限長的投資人或是常要在同一家基金公司轉換,可以選擇B股,只要一年多一、二次交易就會較A股划算,但如果是短期交易或是需要在不同基金間轉換,建議選擇A股即可。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政府未推全民退休保障,強積金又未必足夠作退休之用,港人要安享晚年不如「靠自己」。保險公司提供的年金(Annuity)產品,可讓供款人趁年輕及有收入能力時先供未來錢,至年老或退休時才以出糧形式分期每年或每月提取,自製長糧兼賺息,而最特別之處是回報穩定,肯定較有升有跌的強積金穩陣。記者:董曉沂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七類人一定賺不到錢:
一、崇拜偶像型。例如視大行報告如聖旨或視某某知名人士如神明,一味盲從而不自己思考;
二、過分保護自己型,遇上少少挫折便置身事外。這類人最熱中於行使「止蝕」,不肯同投資項目共渡時艱。有一天該股飛升後又後悔莫及,忘記「止蝕」只是用作糾正自己錯誤決定而非護身符;
三、大學內的高材生。他們因在學系內有成就而自視過高,忘記投資只需「通識」、不需「專業」。他們往往將普通問題複雜化,加上不願和別人溝通而鑽牛角尖;
四、藝術家脾氣型。往往自視過高而失敗;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坐擁大量股票散戶的匯豐,將於短期內推出「黑池」(dark pool,讓投資者可匿名買賣股票的交易網絡)交易平台,在匯豐買賣港股的數十萬散戶除非事先到分行辦手續表明不願參與,否則會自動「掉進」黑池,其買賣指令會先經過匯豐自設、不向外公開資料的交易平台自行對盤,未能對盤的買賣指令才會送至港交所「排隊」。消委會及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匯豐銀行將客戶「自動過檔」的做法擾民。
對於外界的批評,匯豐發言人昨晚回應說,如客戶拒絕使用該服務,可選擇退出。
近年席捲全球的黑池交易可謂大戶的「秘密花園」,因為這個平台讓買賣雙方匿名配對大宗股票交易,交易作價及數量不公開。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幾個月中﹐股市經歷了極度緊張的時期﹐經歷了今年良好的開局後﹐5月初股市開始下跌﹐期間“閃電崩盤”加劇了跌勢﹐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7月。
隨著股價下跌﹐有關股市調整的傳言變為熊市里到處彌漫的言論。有勇氣就投資吧﹐這是肯定的。最近股市隨著企業公佈一連串強勁的獲利報告而活躍起來。
從目前向後回溯(事後諸葛亮不好嗎?)﹐今年春天和夏初那些黯淡的日子﹐尤其是閃電崩盤後的幾週﹐現在看起來是投資的良好時段。雖然不是2009年3月觸及的幾十年年低點﹐但卻是差不多的低位。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新年小孩子收到利是錢,父母可考慮為孩子選購兒童儲蓄保險計劃,以籌劃未來。市場上的兒童儲蓄保險產品林林種種,投保年齡通常由滿月至 18歲不等。由於儲蓄保險結合儲蓄及壽險,風險不高,回報隱定,可視為穩健的儲蓄方式。若想為子女提供更全面保障,可考慮購買額外保險產品,如意外、醫療、危疾等。
有些兒童儲蓄保險計劃可於受保人 18歲保單期滿時,一次過取回所有款項;有的待受保兒童年滿 18歲後分期領取。有些則可讓受保人於 18歲後,把兒童保單轉為終身壽險。
應評估經濟能力
投保時家長應評估自己的經濟承擔能力,因為這種保單往往涉及長期供款,如供款期內突然斷供,可能只能取回部份金額。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是平安夜,也是年終將至的時候,研究部與讀者探討一個較輕鬆,但與大部分人均有切身關係的議題──退休部署。
其實,退休部署這個議題一點也不輕鬆,因為它可說在眾多的理財策劃部署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畢竟它所牽涉的時間和金錢也是最大的。若然退休部署有任何差池,將對我們退休後一段頗長時間的生活質素,有着深遠的影響;而且要做好退休部署的安排,今時今日所面對的挑戰也較以往多,其中包括退休年齡有提早趨勢、醫療費用開支上升,以及預期壽命延長等,均令退休人士須準備更多資源作好退休準備。
港人平均壽命延長
以香港預期壽命為例【圖一】,香港人均壽命在過去三十八年裏反覆上升;按預測,於2036年男性及女性的平均壽命,將分別上升至八十二點七及八十八點三歲,突顯退休人士須準備較多退休金應付漫長的退休生活。事實上,預期壽命每上升五年,我們在退休金預算上便額外上升約10%至15%之巨。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100萬元的存款,一年的利息收入還不足以買一盒叉燒飯時【圖一】,對於保守或臨近退休的投資者而言,須如何做好投資安排,才可達到不用承受太高的投資風險,同時令資本得到「合理」增值?

購買穩健派高息的藍籌股票,例如公用股等,或較長年期債券收息,甚至物業收租等,均可能是不錯的選擇。除此之外,一筆過投資(投保)人壽保險,相信也是不錯的另類選擇。
壽險長線儲蓄投資平台
首先,一直以來,壽險均被視作風險管理的理財工具。不過,其實除定期人壽(Term Assurance)外,終身人壽(Whole Life Assurance)、定期儲蓄人壽(Endowment Assurance)或萬用壽險(Universal Life Assurance),均有提供儲蓄的功能。而這類傳統壽險計劃(即非投資相連的壽險計劃),背後所投資的一般均為政府債券、定息票據或存款等相對較穩定的投資工具。故此,傳統有儲蓄成分的人壽保險,除可視作風險管理的理財工具外,某程度上也可以作為另類的長線儲蓄投資平台。
值得補充的是,有現金價值的儲蓄人壽保險,如前文所述,主要包括終身人壽、定期儲蓄人壽和萬用壽險。不過,本文引用的例子說明,主要是以萬用壽險為基礎,箇中原因是萬用壽險靈活性相對較高,尤其可控制支付保費的水平,以及中途提取現金值等,令這類保險較適合作為儲蓄的目的。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多家銷售行將東亞(中國)的人民幣債券,列為最高風險級別投資產品,銀行界指作出有關評估,主要因應債務涉及的
1. 滙率風險、
2. 流通性風險及
3. 價格波幅角度考慮,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 國 爆 發 次 按 風 暴 , 引 發 全 球 股 災 , 如 今 大 家 在 部 署 未 來 的 投 資 策 略 時 , 要 跳 出 舊 有 思 維 , 勿 認 定 金 融 市 場 一 定 有 超 乎 想 像 的 能 力 去 適 應 新 局 面 , 否 則 投 資 者 將 要 付 出 代 價 。
經 濟 學 家 凱 恩 斯 ( John Keynes ) 所 說 過 的 一 番 話 , 正 好 給 我 們 一 記 當 頭 棒 喝 。 他 指 出 , 在 一 個 非 理 性 的 世 界 裏 , 採 取 理 性 的 投 資 策 略 , 無 疑 是 自 取 滅 亡 。 長 遠 而 言 , 真 正 的 價 值 終 會 反 映 出 來 , 但 短 線 來 說 , 多 方 力 量 會 拉 扯 市 場 和 個 別 股 票 , 這 包 括 投 資 組 合 調 整 、 謠 言 、 新 聞 、 投 資 風 氣 及 季 節 性 的 趨 勢 , 但 是 又 未 必 與 基 本 實 況 拉 上 關 係 。
留 意 經 濟 報 告 固 然 重 要 , 但 更 加 不 可 輕 視 現 實 世 界 中 的 投 資 環 境 。 從 長 線 角 度 看 , 價 格 趨 勢 似 乎 無 可 避 免 地 殊 途 同 歸 ; 可 是 市 場 的 短 期 走 勢 會 受 到 氾 濫 的 「 新 消 息 」 所 左 右 。 經 濟 報 告 、 統 計 數 據 及 企 業 業 績 等 消 息 , 都 可 能 成 為 炒 家 興 風 作 浪 的 藉 口 。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 出 茅 廬 的 年 輕 人 , 剛 識 賺 錢 , 但 未 必 懂 理 財 。 理 財 版 找 來 兩 位 財 務 專 家 , 向 職 場 新 貴 傳 授 理 財 心 得 ─ ─ 先 儲 蓄 , 後 投 資 , 打 好 基 礎 , 才 可 攀 上 理 財 金 字 塔 的 頂 峯 。 記 者 : 甄 嘉 儀
剛 投 入 社 會 工 作 的 年 輕 人 , 多 喜 歡 消 費 享 樂 , 即 使 有 賺 錢 能 力 , 分 分 鐘 「 左 袋 入 , 右 袋 出 」 , 變 成 「 月 光 族 」 , 要 實 現 理 想 及 為 退 休 生 活 做 好 準 備 , 有 一 定 難 度 。 理 財 專 家 指 出 , 年 輕 人 理 財 首 要 認 清 「 想 要 」 及 「 需 要 」 , 前 者 只 是 渴 望 , 並 非 必 需 品 ; 需 要 則 指 日 常 生 活 中 , 不 可 或 缺 的 衣 食 住 行 等 基 本 所 需 。
分 清 想 要 及 需 要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通貨緊縮時期過於專注手握現金也許不是最好的理財方法。
通貨緊縮這個詞在現在其實是一個很敏感的說法,因為對這個經濟現象專家們還沒有定論。這種求證的難度在於,各種測量指標只是個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比如通貨緊縮會出現商品價格下降,投資減少,但是你不能說投資減少商品價格下降,就算是已經能夠證明出現通貨緊縮了。好在《第一財經週刊》理財欄目目前還沒有驗證複雜的經濟現象的任務,我們只要對公司人提出一些適當的理財建議就好了。
還可以投資股票麼?
如果按照傳統的經濟危機的定義,就是生產過剩而造成通貨緊縮。還記得在政治課本中美國資本家往海裏倒牛奶的情景麼?如果是那樣的話,所有東西的價格都在下降,股票也不例外,可以想像如果一個家庭連生活都出現問題,肯定會把資本市場上投資的資金撤出來,那樣就將造成股票進一步下跌,如果這個邏輯鏈成立,再加上投資者的恐慌心態,在通貨緊縮時期購買股票就等同於購買毒藥。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920年代到19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美國資本市場大幅下瀉,最高的跌幅超過80%。但是在此後的80多年裏,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出現過很多次通貨緊縮時期,而股市並沒有像邏輯中所推導的那樣單邊下跌。比如在1950年,美國在戰後經濟的發展有點過快,在1950年經濟萎縮,當年CPI為-2.08%,而當年的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漲幅卻達到22.6%。雖然在2002年的通貨緊縮中標準普爾大幅度下跌超過20%,但是總的來說,根據 Leuthold Group對1872至2002年間各個中度通貨膨脹和中度通貨緊縮階段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表現進行的考察,他們發現輕微的通貨膨脹並不會毒死券商和分析師,在物價跌幅平均處於0至2.4%的年份,股市的年回報率為相當不錯的14.6%。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儘管過去幾週股市浮現了一些復甦跡象﹐但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仍然處於12年前的水平﹐更是遠遠低於2007年秋天創下的歷史高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也依然顯著低於本世紀初觸及的紀錄高點。
鑒於股指走勢如此艱難﹐那麼股市還是退休投資的好去處么﹖
簡言之﹐仍然是。如果要展開說﹐那就說來話長了。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匯豐銀行個人個人金融處財富管理資深副總裁莊懷德說,理財要注意:
“不”舉債投資、
“不”投資不瞭解風險之商品及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許和多數人行動一致,會讓投資人在交易時產生莫大的安全感,但是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追高殺低之後,最後你又能從中賺到多少?
投資人的心態真是個難解的謎團。當市況大好的時候,不管股價飆得多高,投資人都可以毫無顧忌的瘋狂搶進;而市況慘澹時,投資人卻又爭先恐後的賣出手中的股票,絲毫不管股價已經從當初的高點往下摔了多少。
從去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後,市場上人氣遲遲難以匯聚,在這個眾人對股市充滿疑懼的時刻,大膽進入市場撿便宜,反而成了眾人眼中難以理解的行為。
例如著名的「股神」華倫.巴菲特,他從去年10月即公開表示:自己已開始買進美股,甚至在最近兩個月間,又加碼了數億美元的公司債,接二連三的投資行動,讓他成了市場上的異類。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年前,《商業周刊》刊登了《股市的終結》的封面文章。隨後該雜志又在1979年8月13日登出封面文章《通脹如何摧毀股市》。但從那時開始,投資者如果買入股票並持有5年或10年,將輕而易舉地戰勝通貨膨脹。
如果在1979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入市,剔除通脹後,未來5年年均收益率為7.3%。如果在1978年末入市,接下來5年回報更高,年均可達到9.47%。持有10年所獲得的年均收益更佳,1978年末和1979年末買入獲得的年均收益率分別為9.52%和10.75%。
現在,股市又一次遭遇瀕臨死亡的痛苦,但仍有可能迎來第二次新生。截至2008年底,股市的5年和10年回報率已經變成虧損,在上周的低點虧損更加嚴重。但是從歷史記錄來看,這樣的表現對下一個5到10年卻意味著希望。
歷史記錄顯示,從20年和30年的期限來看,投資股市的回報率在經過通脹調整之後從未變成負數。
在1871年到2008年的137年里,股市扣除通脹後的20年和30年回報率一直都是正的。20年期的年均收益率中值為6.85%,30年為6.23%。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金融海嘯肆虐,造成全球經濟衰退,台灣也無法倖免此次風暴的波及,大部分沒有經濟基礎的青年朋友受到的影響尤其嚴重。在如此低迷的景氣中,要協助青年人打造經濟基礎、逐步累積財富,進而圓滿解決財務問題,就必須建立大家正確的理財觀念,養成量入為出的習慣,避免過度消費,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作法,為年輕世代構築美好的未來。
近年來台灣的出版業,有關理財、投資的書籍特別暢銷,但許多年輕人卻往往缺乏理財的觀念,也普遍不會、不懂理財。根據統計,台灣的卡債族大約有七十萬人,信用卡、現金卡債務估計至少八千億元,其中,四成卡奴是介於三十歲以下的年輕族群。不久前,某大學針對年輕人所做的調查顯示,百分之七十六的六、七年級生對目前收入不滿意,認為「收入增加太慢」,百分之四十二的受訪者將收入主要用在旅遊娛樂、服飾;有一大型國際信用卡公司針對台灣地區卡債族進行特性分析,其報告指出卡債族「非民生支出」佔所有支出的百分之六十四,其中以百貨公司、酒店、KTV佔比重最大。青輔會的調查更顯示,三十歲以下卡債族欠債最主要是「過度消費」,月收入平均二到二點九萬元,欠債金額卻多達一百萬至一百九十九萬元。
這些數據在在顯示,許多年輕人非但不懂理財,而且亂花錢的情況相當普遍。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 期 一 , 我 看 匯 控 高 層 宣 佈 業 績 直 播 , 希 望 由 其 對 答 看 看 管 理 層 的 質 素 。 今 次 大 笨 象 也 受 海 嘯 沖 擊 , 要 靠 供 股 集 資 , 顯 示 傷 勢 不 輕 。
集 資 方 式 明 智
上 市 公 司 一 般 有 3 種 方 法 籌 集 資 金 :
一 是 保 留 以 往 的 盈 利 ;
二 是 借 貸 ;
三 是 發 行 新 股 。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是過高的手續費,第二總是試圖戰勝市場
巴菲特日前在接受美國《財富》雜志專訪時就美國經濟、金融監管等一系列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一次是過度的杠桿融資導致了目前的危機,美國經濟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出現轉機。他說:“目前,我不會有一毛錢的投資是基于宏觀經濟預期的,我也不認為投資者應該基于宏觀經濟預期而買賣股票。”“投資者失敗的主要原因是過高的手續費和總是試圖戰勝市場。”
不要試圖戰勝市場
巴菲特認為,如果所有人認為經濟衰退的陰霾很快就會結束,其程度也不會太厲害時,事實往往相反。他說:“目前,我不會有一毛錢的投資是基于宏觀經濟預期的,我也不認為投資者應該基于宏觀預期而買賣股票。”
巴菲特說:“不要指望投資者從今天所看到的東西影響其投資策略。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