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商業周刊》刊登了《股市的終結》的封面文章。隨後該雜志又在1979年8月13日登出封面文章《通脹如何摧毀股市》。但從那時開始,投資者如果買入股票並持有5年或10年,將輕而易舉地戰勝通貨膨脹。

如果在1979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入市,剔除通脹後,未來5年年均收益率為7.3%。如果在1978年末入市,接下來5年回報更高,年均可達到9.47%。持有10年所獲得的年均收益更佳,1978年末和1979年末買入獲得的年均收益率分別為9.52%和10.75%。

現在,股市又一次遭遇瀕臨死亡的痛苦,但仍有可能迎來第二次新生。截至2008年底,股市的5年和10年回報率已經變成虧損,在上周的低點虧損更加嚴重。但是從歷史記錄來看,這樣的表現對下一個5到10年卻意味著希望。

歷史記錄顯示,從20年和30年的期限來看,投資股市的回報率在經過通脹調整之後從未變成負數

在1871年到2008年的137年里,股市扣除通脹後的20年和30年回報率一直都是正的。20年期的年均收益率中值為6.85%,30年為6.23%。

如果歷史趨勢不變的話,那些計劃在10年內退休的人們將會受益。未來20年或30年的豐厚回報只會讓退休更加輕松

那些反對將股市投資作為退休計劃的人在論証自己的觀點時往往作出下述假定:投資者在進入和退出股市時都選擇了最糟糕的時機,即在頂部買進、在底部割肉。

長期分批投資是非常有效的,即階段性買入和賣出,而非一次性買入和賣出。當然,退休帳戶的設立方式使得買入是在多年中分批進行的,因此股票的獲取在時間上是分散的,變現的過程也是如此。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從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傑里米‧西格爾的暢銷書《股市長期走勢》“Stocks for the Long Run”中獲取一些有用的信息。作者在書中匯集了詳盡的歷史數據。

西格爾搜集了從1871年開始的每一個5年的數據(1871-1876、1872-1877,以此類推)。書中也有10年、20年和30年的滾動數據。他還編制了剔除通脹後“總收益”的數據,即按照資本加權買入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所有紅利都繼續投資。他也計算出了5年期的最差回報。結果是在31次中有25次隨後一個5年期的表現更佳而且為正。所有這些時期的中位值表現是9.47%,高出全部5年期回報率中值2.50個百分點。

盡管經過2008年的熊市,股市長期投資者回報依然非常可觀,前20年年均為5.17%,前30年為6.6%。但是萬一投資者運氣不佳、在今年2月底變現了所有股票呢?在20年和30年的持股期限里加上這兩個暴跌的月份,回報率分別為4.09%和5.86%。

為什麼股票長期總能夠戰勝債券或通脹呢?

主要是因為股市的回報是受盈利推動的,而後者又是由美國經濟的實際增長所推動。這也是為何股票對于退休計劃是不可或缺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isse 的頭像
    Joisse

    理財您才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