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陸面積為僅次於亞洲的世界第二大洲,天然資源豐富,具重要戰略地位,自十五世紀以來,一直受到西歐殖民主義者入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近95%土地被列強瓜分。第二次戰後,非洲多個國家成功獨立,並於1963年成立非洲獨一組織,其後於2002年7月易名為非洲聯盟。聯盟負責協調非洲各國政策,以及保衞各國的獨立主權。

中國與非洲交往有長遠歷史,但建國初期以至1978年主要是基於政治目的,近年由於經濟迅猛發展,對各種資源需求不斷加大,已愈來愈多從經濟層面投入非洲這個大市場。

自從十五世紀葡萄牙探險家發現好望角之後、十九世紀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前,非洲南端這小小一「角」便成為歐洲通往亞洲的海上必經之地;而非洲廣袤的土地、豐富的礦產,也自始成為西、葡、英等歐洲海上強國爭權奪利的一塊肥肉,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整個非洲大陸幾乎被列強分割殆盡。二戰後,非洲多國成功爭取獨立,又於1963年成立非洲統一組織,團結非洲各國擺脫殖民主義獨立,2002年7月,南非總統姆貝基主持改名為非洲聯盟,非聯包涵了53個非洲會員國。

非洲資源豐富,但自然環境十分惡劣,而且種族複雜,是全球最多國家的一個大洲。

FOCAC全球觸目

新中國1949年建國後由於要爭取第三世界的支持,對非洲基建及醫療一直都提供援助,到了1978年,鄧小平提出經濟開放政策,中國與非洲的交往亦由偏向政治目的轉為經濟主導,與非洲多個國家的貿易關係愈來愈密切,中國在2001年成功加入世貿組織(WTO),非洲國家的支持票起了重要作用。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論壇(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FOCAC)在北京成立,論壇成員包括與北京建交的46個國家;《中非合作論壇後續機制程序》2002年4月正式生效,使中非合作機制化,2006 年在北京根據《程序》規定每三年一次的高峰會議,48個非洲國家、41位首腦出席,中非緊密合作關係引起全球注視。

中國最近十多年經濟急速增長,對能源及礦產的需求愈來愈大,物資短缺但天然資源富饒的非洲正好與中國各取所需,中國的石油有三分之一從非洲入口,石油佔中非貿易達80%;而事實上,中國對非洲的基建方面的援助佔70%投資在安哥拉、剛果和蘇丹等產油國家。中非2005年貿易總額比2002年的124億美元增逾3倍至接近400億美元,而2006年FOCAC計劃將雙方貿易額提高到2010年的1000億美元,豁免關稅入口中國貨品由190項增至440項,其中28個最低發展國家更獲零關稅優惠,以及成立一個50億美元基金鼓勵中國公司到非洲投資;北京政府並投資總值19億美元,包括在埃及設立鋁工廠、在尼日利亞建築高速公路、在加納鋪設電話網、在贊比亞的銅礦以及在南非的鉻鐵廠。中國又在FOCAC承諾提供55億美元經濟援助,以及免除31個非洲國家所欠到期的債務。

中資背景的投資非洲計劃數以百計,製造業佔46%,服務業40%,而佔9%的天然資源相關工業卻等於總投資額28%之多。中國對非洲主要輸出資本和消費品,出口對象有南非、埃及、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入口方面主要從安哥拉、南非、剛果及赤道畿內亞輸入礦石、石油及木材。非洲出口中國貨品2002年以來平均每年增長40%,但南非、摩洛哥、加納仍出現龐大貿易赤字,不過,中國對非洲貿易仍是逆差【表一】。

誠意援助得人心

中國一直以來都有向第三世界都提供各種各樣的援助,其中以援助非洲的增長最快【圖一】,2002-2007年期間對非洲直接援助以天然資源和農業最大宗,佔44.5%,其次43%是基建【表二】。2007年,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設立一個50億美元基金,據紐約大學Wagner學院統計,2002-2007年中國援助(包括優惠貸款、免除債務、無償貸款及投資)非洲金額平均每年達66億美元。

而北京所得到的回報,就是多個非洲國家對中國投資大開方便之門,例如中國石油化工(SINOPEC)在2006年便與安哥拉的SONANGOL聯手以22億美元投得當地兩個油田開發權,擊敗ExxonMobil和BP兩大石油巨企。

然而,中國大舉投資非洲這塊西方國家的「禁臠」惹出不少批評,甚至指責中國實行的是「新殖民主義」,以經濟換取控制權,掠奪非洲的天然資源;亦有指責中國為了經濟利益而對蘇丹政府在達爾富爾嚴重侵害人權事件不置一詞,又堅持要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反對實施制裁。北京政府就政治方面的批評回應重申,中國一貫不干涉他國內政,如果聯合國決議通過制裁,中國將尊重聯合國的決議重新考慮。至於掠奪資源之說,塞內加爾總統Wade代北京抱不平,反諷西方社會仍是後殖民主義思維,漠視中國和非洲各國都是本着合約行事,而且提醒批評者不要以為現今的非洲國家會幼稚到賤賣寶貴的天然資源。Wade更對中國誠心幫助非洲國家例如橋樑、道路、學校、醫院、水壩及機場各種建設公開表示謝意。

其實,中國直到目前入口石油只佔非洲油產的9%,遠遠不及美國的32%份額,但民調顯示中國對非洲的影響力不斷上升【表三】,而且民意對中國較美國正面【表四】,這反映了中國多年來在非洲投放的軟力量所得到的成果。正如Wade指出,中國長久以來援助非洲多國的基建,加上積極執行FOCAC《程序》,新簽經援協議245筆,約佔同期中國外新簽援款總額44%;在「非洲人力資源開發基金」項下,中國舉辦了300期培訓班,為非培訓外交、經濟管理、國防、農業、醫療衞生、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專業人才近7000人次,並向非洲不同國家派遣多名專家協助就地培訓人才,中非又在農業、礦業、醫療、旅遊等探求新的合作方案。而中國的北京華立-Cotec製藥有限公司(Beijing Holley-Cotec)早年已在烏干達設立辦事處,為當地提供大量醫療援助。中國已繼美、法之後成為非洲的第三大商業夥伴,非洲軍事器材有8%來自中國;但2007年非洲佔中國的直接對外投資(FDI)金額僅3%。

此外,中國領導人多次出訪非洲,2004年以來,國家主席胡錦濤三次訪問非洲合共14個國家;總理溫家寶自2003年起訪問了非洲8國;前外長李肇星在2006-2007年訪問13個非洲國家,難得的是,他們的足迹去到塞舌爾、中非共和國以至馬達加斯加這些美國領導人卻步的國家。就連CSIS報告中的China Soft Power in Africa章節的作者也承認,中國多項舉措深得人心,並呼籲希望保持在非洲影響力的美國政府向中國學習。

非洲受到自然環境所限,資源蘊藏及經濟發展很不平均,但個別國家例如博茨瓦納、加納、肯雅……等的經濟狀況足可與1980年代東盟媲美【表五】,而G2目光一致覬覦這片全球第二大面積的陸地,相信非洲有機會成為未來投資熱點。

策劃 信報研究部  撰文 徐天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isse 的頭像
    Joisse

    理財您才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