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心指數創十五年新高,帶動歐洲加速復甦 - 2006/4/12

長期被譏為「歐洲病夫」的德國,出口雖然所向無敵,卻苦於內需不振,被編入經濟放牛班。但首位女總理梅克爾上任五個月以來求變心切,加上六月將開打的世足賽,為德國帶來龐大商機,天時、地利、人和,德國再起大有希望!

三月一日星期三,本該正常上班的日子,柏林街頭卻上演一場氣氛歡樂的遊行。這一天,是德國首位女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上任的第一百天,戴著紅鼻子面具和穿著奇裝異服的遊行隊伍,在柏林街上笑著,鬧著;行列中竟然不乏各黨國會議員。隊伍中有人舉著梅克爾的看板,上面寫著:「一切都會好起來」。

這樣的笑,過去十年來,很少會出現在拘謹嚴肅、這些年甚至有點悲苦的德國人臉上。

德國的悲情,從十五年前統一東德開始,隨著失業率和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那兩條線,一條不斷往上走,一條不斷往下走,德國的驕傲,一點一滴消失;德國的經濟,從歐盟的模範生掉到了放牛班,這過程當中,「德國病」、「歐洲病夫」這些讓德國人難堪的名詞一一出現,連經濟長期不振的法國都不禁自我安慰:法國經濟再怎麼爛,至少還有德國當墊背。

但法國的看法,只對了一半,德國有兩個世界。

其實,擅於製造精密儀器的德國,在出口市場上所向無敵,尤其中國和印度崛起,搭配全球景氣復甦,刺激德國出口過去五年成長五○%,並從美國手中搶回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的寶座,去年出口額達到一兆美元,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今年,德國出口保守估計還會再成長七.四%,順差又將創紀錄。對於在海外無往不利的德國企業,國際間習慣用the Germany Inc.(這家德國公司)尊稱。

出口超旺,但內需超冷。

因為擔心失業,擔心老無所終,愛存錢的德國人皮夾扣得更緊了。在巴伐利亞柯堡市經營水電行的布克納(Frank Brueckner)說:「這年頭,摳門比捨得花錢更酷。」

但二○○六年的德國,變得不一樣了。

「衰退已經過去。」德國最負盛名的經濟研究機構IFO院長辛恩(Hans-Werner Sinn)證實德國經濟最糟的時候已經過去。而美林一月中旬公布的研究報告,則揭示了德國即將再起。

氣氛開始轉變! 企業、消費者、投資者都出現希望

德國六大經濟預測機構,去年底不約而同上修德國○六年的經濟成長率,最樂觀的IFO從原來預估的一.二%提高到一.七%;英國的牛津經濟預測(OEF)甚至預估,○六年德國GDP的成長率,將會高達一.九%,幾乎是○五年一%的兩倍,而且是二○○○年以來的最高水準。跟美國的三.五%相比,這數字實在不怎麼樣,但對德國來說,卻是非常大的進步。

美林在報告中指出,從大處著眼,德國能否再起,看三大指標:

一、動力:

過去幾個月,德國非常多項經濟指標,尾巴都往上翹了起來。每一項有關德國景氣的調查,無論是IFO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調查,都顯示企業信心上升到十五年來的最高、企業投資和就業人口都在增加;房價開始上漲;最難得的是,最謹慎的德國人,終於打開皮夾消費了,消費者信心和消費的意願也都上升到三年來的最高;最後,連最頑固的失業率也開始改善,失業人口已跌破五百萬人大關,企業雇用人的意願也全面上升。

二、信用擴張空間:

儘管歐洲央行(ECB)過去半年來已經升息兩碼至二.五%,但歐元區的實質利率還是接近於零,也還處在戰後的最低水準,資金成本便宜,對企業和消費者擴大投資和消費十分有利;歐洲央行今年二月的銀行放款調查報告指出,今年年初,德國銀行業者放寬對企業的授信條件,使銀行的企業放款達到歐洲央行○三年開始做這項調查以來的最高峰,成長速度也創新高,其中中小企業是這一波放款成長的主要來源;此外,一向保守的德國金融機構近來出現許多新的融資商品,讓貸款更加容易,有些甚至免保人、免抵押。

三、潛力:

德國人對利率變化不敏感,因為德國人不像美國人背了一身債。德國跟其他歐洲社會福利國家最大的不同點,是德國人愛存錢,家庭負債比率又低。「德國人有錢得很,如果不是對經濟前景悲觀,拿錢出來消費,一點問題都沒有。」印刷電路板華通創辦人之一,旅居德國超過二十年的鄭東平說。德國儲蓄率高達一一%,遠高於英國的五.六%和美國的○.四%;而家庭負債比只有三四%,遠低於美國的八四%和英國的一○一%「家庭財務失衡的問題,在德國幾乎看不到。」ECB的報告中說。

此外,過去幾年,德國媒體幾乎沒有一天沒有企業裁員關廠的消息,過去十分強勢的工會,也開始慢慢妥協,接受較長的工時,較少的薪水。「我們這個地區幾乎所有的公司,都來找我談判類似的方案。」德國薪資採資方和地方工會(非公司內部工會)集體協商制,改變勞動條件或裁員,一定都必須經過和工會談判,但這些年下來,工會強勢抗爭不再,妥協幾乎已屬必然。

其結果是,扣除通膨,德國實質工資已經大幅下降,有些雇主甚至表示,雇用英國人和德國人已經沒有差別。

去年底開始,隨著各項經濟指標明顯翻揚及德國政府推出機器設備投資租稅獎勵措施的刺激,過去賺錢卻不願投資的企業界對資本支出的態度已經出現顯著改變。

最重要的其實還是氣氛的轉變。希望,開始反映在各項跟「態度」有關的指標上:企業信心、消費者信心、投資信心、企業投資態度、企業雇人意願。

這種轉變,有兩個關鍵:梅克爾和世足熱。

轉變關鍵一:梅克爾上台後宣示拚經濟的決心

德國去年十一月達成左右共組德國史上第一遭大聯合政府的協議,五個月下來,首位女總理梅克爾的務實,造就了德國的信心。

梅克爾上台之後,宣示拚經濟為第一要務,十年內要讓德國變成歐洲(指歐元區)經濟成長最快的三個國家之一。她上台不到半年,就已經推出包括企業投資機器設備租稅優惠、放寬解雇員工規定、調高勞健保自負額等政策留住企業。灰暗了十幾年的德國人突然發現,只要願意,原來德國還有救。

轉變關鍵二:世足賽帶來有形商機與無形激勵

讓德國人心態轉變的另一關鍵——世界盃足球賽。「德國上一次這麼受到全世界矚目是十六年前柏林圍牆倒塌時。」梅克爾這句話,點明了主辦世足賽這件事,對德國的重要性。

「如果您最近造訪德國,小心足球!」《經濟學人》在一篇報導開頭的第一句也這麼寫著。距離世足賽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是○六年世足賽的logo和黑白相間的足球已經無所不在。將舉辦決賽的柏林市,地標布蘭登大門(Brandenburg Gate)前矗立的那顆巨大無比,要爬樓梯才上得去的足球模型、電視塔上也有顆幾十公里外就看得到的大足球;看板、電視廣告上,到處都是足球。德國一家報紙最近就開玩笑說,如果有辦法的話,企業界會發射一顆印著公司產品或logo的足球到月球去。

世足賽十二個城市所有比賽的票,已經分三批全部售罄,而且是抽中才能買到,每一張票,至少有十二個人在搶,中籤率最低的一批,是二十四分之一。許多人為了看其他沒抽到票的比賽,換掉家裡那一台已經用了快十年的電視機,買了大螢幕電漿電視,看它個過癮。

包括球員、工作人員在內至少五百萬名外國旅客湧到德國,商機從觀光、旅遊、飯店、博弈、廣告延伸至消費電子及資訊設備,為德國帶來至少一百億美元的龐大商機。

世足賽對德國的意義還不止於此。

一九五四年,德國贏得世界盃冠軍,撫慰了戰後德國受傷的靈魂,並且開創了世界經濟史上非常著名的德國戰後經濟奇蹟(Wirtschaftswunder)。今年的世足賽,讓因為換了新政府和經濟開始有些起色的德國人有「等待奇蹟」的心情,希望德國隊能夠奪得冠軍,或至少能有個令人尊敬的名次,來治癒德國人患了十幾年的集體憂鬱症(collective depression),以恢復德國受創的自尊。媒體上因此開始有「Wunder von Bern」這個詞出現,意思就是「意外的勝利」。

德國也正想盡辦法利用這項世界級的事件吸引世人的注意力來修復它褪色已久的「德國製」(Made in Germany)光環。德國政府和大型企業合作展開一連串的廣告和行銷,宣傳德國「創意之鄉」(Land of Ideas),在決賽舉辦的地點柏林,訪客造訪,將可獲得招待參觀貫穿整個柏林市的創意步道(Walk of Ideas)——在每一棟著名建築物前豎立BMW、賓士汽車、足球釘鞋和干貝熊(軟糖)等德國著名發明的大型雕塑。

股市先行反映! 雙位數投資報酬率將重現

世足賽的歡樂氣氛及就業市場的改善,一般預期德國遲滯已久的內需今年將有明顯的成長;另外一項重要的原因是,由於加值稅明年七月將從一六%調高到一九%,經濟學家都預期德國民眾會將未來兩、三年打算支出的大額消費提前至今年購買,這項因素,至少為德國經濟成長提升○.一個百分點。

民氣可用,誓言拚經濟的梅克爾如果能夠善用她高達八○%的民意支持度和難得的樂觀心理,動刀改革德國僵化的勞動體系,搬開景氣正循環的最後一塊絆腳石,「德國再起」的好戲還在後頭。

去年德國股市上漲二八%,今年預估還會上漲一○%至一五%,投資人與分析師對股市的投資信心指數,從去年十二月的六十一.六陡升至今年一月的七十一,創下兩年來的新高;外國投資者,特別是對沖基金已經忙著搜獵價值被低估的德國公司和資產,希望在德國經濟今年明顯成長之時,獲取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出現在德國的兩位數投資報酬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isse 的頭像
    Joisse

    理財您才

    Jois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